初春的岭南大地,清新的空气裹挟着阵阵花香扑面而来。推开一扇斑驳的铁门,87岁的李士艺老人端坐在藤椅上股配资网站,胸前挂满的军功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这位被誉为“空飘气球克星”的老飞行员,在国土防空作战时期曾击落10个空飘侦察气球,荣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4次。 新年伊始,李士艺重返老部队,谈及新一代飞行员应有的传承与期许:“当年我们靠血性打赢,今天你们用科技强军,但记住,钢多气要更盈!”
“空飘气球克星”李士艺:“钢多气要更盈!” 蓝天猎手:从农家少年到“空飘克星” 1938年,李士艺出生于广西邕宁一个贫苦农家。17岁时,他响应国家号召入伍空军,1959年进入空军第12航空学校学习,师承抗美援朝英雄赵宝桐,1964年7月毕业,曾任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。 李士艺回忆:“第一次见到气球,像座小山悬在头顶,炮弹打出去像泥牛入海。”他白天钻研航炮射击角度与气流影响,夜间反复推演战术,甚至将气球碎片贴在床头,警示自己“失手即失责”。1964年的一次任务中,他驾驶歼-6战机逼近至400米距离,三炮齐射精准命中目标,开创了单机单次击落气球的纪录。 “当年没雷达制导,全凭目视和手感。打气球就像绣花,差一毫就是天壤之别。”李士艺说。 “训练不拼命,打仗就丢命!”这是李士艺带兵时常挂嘴边的话。他要求飞行员在极端条件下锤炼技能:三伏天蒙住座舱盖模拟夜间作战,寒冬腊月赤膊训练抗寒耐力。一次演习中,他因过度专注追击“敌机”导致发动机过热报警,仍坚持完成战术动作,落地后飞机已冒起青烟。 这种“玩命”精神感染了整个中队。徒弟王建军回忆:“李教员带我们练俯冲射击,要求炮弹落点误差不超过半米。他说,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!”正是这种严苛,让李士艺所在部队创下国土防空时期击落气球数量之最。 传承与期许:以战领训,向战而行 谈及过往,他目光如炬:“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打仗!当年我们靠血性打赢,今天你们用科技强军,但记住,钢多气要更盈!” 他尤其推崇董培的事迹——1974年,飞行员董培违抗“600米安全距离”规定,抵近至400米三炮齐射击落间谍气球,以命相搏守住国家机密。“什么是‘气’?就是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的胆魄!现在导弹射程远了,但血性不能远;飞机隐身了,但担当不能藏!” 近日,李士艺受邀返回老部队,在参观新型战机时,他感慨地说:“我们那会儿用命换技术,如今你们用技术保命。好啊!”他也对年轻飞行员说道:“别让高科技惯坏了手脚!当年苏联米格-21打不下气球,不是输在装备,是输在不敢拼!” 临别时,李士艺从抽屉里取出泛黄的训练笔记,扉页上工整写着:“宁可训练流汗,不让战场流血。”他叮嘱道:“告诉现在的娃们,无人机再智能,也替代不了人脑里的敌情意识;模拟器再逼真,也练不出直面生死的镇定。科技是钢,血性是气——钢多气要更盈,方能战无不胜!” 南方+记者 曹嫒嫒 通讯员 高瑀遥 李承燊 纪康股配资网站 |